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据介绍,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建设制定了“五年规划”,分两步走,第一步计划在1到2年时间内,完成首批2400套(9600件)御窑古陶瓷标本的采集和制样;第二步则是在4到5年时间内,完成其中大部分标本的理化数字信息采集和汇总,并建设基因库信息共享平台。
“我们打算用两年时间初步建成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未来有望成为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翁彦俊说,目前已完成1200件御窑古陶瓷标本的采集和制样,采集数据2万多条。首批入库的古陶瓷基因标本,均采自于景德镇御窑厂发掘出土的明代官窑瓷片,年代跨度从明洪武到万历时期。瓷片来源明确,考古地层清晰,建成后的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将填补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古陶瓷基因库的空白。
(四)
“在采集古瓷片标本信息时,我们采取了‘8+X’的标准。”翁彦俊说,“8”是指古陶瓷基因标本的考古信息以及“形、胎、釉、彩、纹饰、款识、装烧工艺”等核心信息,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各家合作单位共建;而“X”则是所有延展信息,比如世界各大陶瓷博物馆的同类收藏、相关联的海外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以及现代学术研究成果等,需要更多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基因库信息的共建共享。
科研人员从景德镇御窑厂、兰田窑、湖田窑、丽阳窑、南窑等瓷业遗址发掘出土的标本进行整理,根据器物的年代、形制、工艺等特征,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标本组成“标准器物流”,并完成每件标准器物所对应的残片、截面、薄片、粉末4种实体样品制备与虚拟样品构建。这些样品作为信息元,全面涵盖了景德镇瓷器的“考古信息片段”“胎料技术片段”“成型技术片段”“釉料技术片段”“装烧技术片段”“彩绘装饰片段”等基因片段信息。
“我们成立了由1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基因制样室,专门负责古陶瓷基因库标本制作与数据采集工作。”翁彦俊说,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坚持采用“新技术、新应用、新举措”开展古陶瓷基因库建设,复原古陶瓷制作面貌;与复旦大学合作,利用机器人辅助制作古陶瓷基因标本;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开发知识图谱型数据库,第一期数据库预计将于今年6月上线。
“对我们来说,最难的还是数据采集。不是每个点位的数据都是有效的、有代表性的,成功率甚至不到1%。”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熊喆说,数据采集过程像极了这些古陶瓷的烧制过程,无数个瑕疵品被砸碎、深埋,只为追求下一个完美。
翁彦俊表示,“X”的基因信息收集是开放式的,只有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进来,才能让基因库内的基因信息更加丰富,最终呈现一个包罗万象的古陶瓷数字化世界,让“基因库数据全球共享”变得更有意义。
“比如明成化青花鹤颈瓶,它的物理标本分为残片、断面、薄片、粉末4种形态。”翁彦俊介绍说,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可以同时了解到这件器物在考古出土时以及修复后的完整器是什么样的,包括它的三维复原图、海内外博物馆的同类藏品信息乃至拍卖情况等资料,均可在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管理平台呈现。
(五)
古陶瓷基因库的价值所在,不在于单纯地去研究陶瓷器物本身,而是透过器物去解析古代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进而推演还原出制瓷巅峰时代的真实面貌。
“一块碎瓷片可还原一个历史场景。”在翁彦俊看来,海量的古陶瓷片,既能够对当年的材料、配方和工艺做出还原,也能形成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拼图。
景德镇御窑遗址距今年代久远,埋藏文物众多,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堆积层,蕴含巨大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是中国瓷业黄金时代的见证。以御窑遗址为核心的景德镇瓷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景德镇市正在以御窑遗址为核心全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为了更好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保护千年窑址、传承千年技艺、呵护千年匠心,留住城市的‘根’与‘魂’,让景德镇成为可触摸、可体验、可品味的‘活着的陶瓷历史文化教科书’。”翁彦俊说。
受原材料质地、加工工艺、烧成技术的变化以及审美情趣等因素影响,不同时代的陶瓷器物的造型和纹饰发生演变,其胎、釉、彩中的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
国内学界认为,早期青花瓷生产使用的是来自波斯地区的青色颜料苏麻离青,因为那里曾进行过青花彩绘陶器的生产;而被后世誉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的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则兼用了进口颜料与国产颜料。但这些,大多是人们通过清代文献资料和流传下来的工艺去推测的,并没有研究支撑。技术进步后,人们开始通过铁锰比来推断青花颜料的成分,但准确度依然存疑。
“现在我们可以用微观手段‘看’见两种青花料的存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熊喆说,古陶瓷基因库已通过先进的聚焦离子束显微镜,对青花瓷碎片进行了理化分析,证实其同时使用了国产和进口颜料。
“我们通过对古瓷片进行成分分析和数据采集,可以制作成物理和数字两种形态的基因标本。”翁彦俊表示,基于海量信息并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建立的古陶瓷基因库,有望还原出古陶瓷标本在当时的烧制工艺、原料配方等,探寻景德镇千年陶瓷“工艺之谜”,破译人类古代瓷业巅峰时代蕴藏的“文明密码”。
(六)
一个全球共享的“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202300371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85585 传真:010-67472788 邮箱:beijingtaoci@163.com
Copyright© 北京陶瓷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